一、行業運行情況
(一) 總體情況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與減污降碳協同釋放出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市場需求。從環保產業運行情況來看,一季度環保產業整體營收實現增長,經營利潤穩步回升,新增訂單持續增加,用工情況總體平穩。
經測算,環保產業2021年一季度營收約3359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7.3%,較2020年同期增長約25.8%, 較2019、2020兩年同期的平均水平增長約15.8%。
(二)企業經營情況
一季度, 環保企業整體經營情況持續好轉, 行業整體營收較2020年同期表現出報復性增長,企業利潤逐步回升,新增訂單增加,用工穩定,但仍存在經營成本升高和低價競爭等問題。
1. 營業收入
經測算,2021年一季度環保產業營收約3359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約25.8%。從調研和問卷反饋結果來看,51.4%的企業營收同比增加,27.9%的企業營收持平,20.7%的企業營收下降。從細分領域來看,固廢綜合利用以及噪聲與振動控制領域一季度營收情況好千其他領域。從企業規模來看,規模較大的企業營收增長情況好于中小微企業。營收減少的企業,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業,13.6%的小微企-季度營收減少20%以上。總體來看,規模較大的企業抗沖擊能力強,經營恢復的情況好于小微企業。
2. 經營利潤
一季度,環保產業整體利潤持續回升。從調研結果來看,42.9%的環保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9.9%的企業利潤與上年同期持平,27.2%的企業利潤下降。
從細分領域來看,噪聲與振動控制以及固廢綜合利用領域企業利潤增長情況略好于其他領域,這兩個領域利潤增加企業的比例均超過50%。其他細分領域之間的差異不明顯。不同規模企業經營利潤變化與營收變化情況類似,規模較大的企業利潤增長情況好于中小微企業,規模10億以上的環保企業利潤基本為持平或增加;反饋利潤減少的主要集中在小微企業,規模300萬以下的環保企業中有9.1%的企業經營利潤減少20%以上。
3、經營成本
一季度,環保企業經營成本仍持續上漲。調查企業中,62.6%的企業反饋成本同比上升,30.6%的企業基本持平,僅有6.8%的企業反饋成本下降。從具體情況來看,各細分領域經營成本的上漲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不同規模企業的經營成本上漲也沒有明顯差異,表明經營成本的增加是行業普遍現象。
4、新增訂單
新增訂單方面,40.7%的環保企業認為新增訂單個數較去年同期增加, 37.3%的企業認為新增訂單個數同比基本持平,22%的企業反映新增訂單減少。 反映新增訂單金額增加的企業的數量占比為45.1%,略高于新增訂單數量增加的企業比例。
(三)存在問題
從調查問卷情況來看,企業反饋存在問題主要集中在企業經營、市場競爭、市場監管和科技創新幾個方面。另外也有企業反饋存在資本過度介入,追求短期利潤,不注重技術提升和服務保障、各地方對相關政策解讀不一致給企業造成困擾等問題。
二、行業運行展望
“十四五” 期間,我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任務仍然艱巨,中央提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環保產業需求有望持續釋放。一是在環保產業的傳統領域方面,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堅決打好”到“深入打好”,城鎮基礎設施補短板強弱項等領域仍有增長空間,即使是成熟領域中也仍有需要打的硬仗,仍有值得啃的硬骨頭。二是在環保產業服務千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綠色轉型方面,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帶來新的市場空間,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將向著綠色理念和環保工藝與工業生產深度結合的方向演進,有望成為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新興領域。三是環保產業迎來“碳機遇”,傳統的水、大氣和固廢等污染防治將在國家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指引下,進一步優化治理模式,啟動新一輪的標準調整和技術、工藝、產品的更新,更低碳排放的工藝、更加節能的工藝和設備都將成為市場的熱點,環境監測和環境咨詢類企業則將在涉碳的監測和咨詢領域開辟新的市場。
從調研和問卷結果看,企業對二季度以及全年的發展持樂觀態度:67.1%的企業認為二季度營收會高千一季度,78.7%的企業設定了全年營收增長的目標, 30.2%的企業將全年經營目標定為增長20%以上。
三、政策建議
(一)穩定生態環境領域的投資。 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力度, 用好國債、 專項債、REITS等工具,保證生態環境領域投資的平穩。
(二)加快研究環保產業碳減排方案,引導環保企業積極投身碳達峰行動。
(三)落實減污降碳總要求,對現有污染物排放管理政策進行重新評估,對個別依靠高能耗、高物料消耗、高碳排放的治理工藝支撐的過高過嚴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管理政策進行適度調整,降低能源和物料消耗,減少碳排放,發揮碳減排在污染物源頭減排的重要作用。
來源: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保產業信息通訊 2021年第4期